洞庭湖區農村綜合改革研究院 胡中習
國務院批復同意《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要求把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成“更加秀美富饒的大湖經濟區” ?!吧鷳B經濟區”,就是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實現了協調發展、各個領域達到了當代可持續發展目標要求的區域。建設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應科學處理好濕地保護與經濟開發的關系,樹立保護優先、生態優先、保護也是發展、保護就是政績的理念,高度重視濕地生態的保護,擦亮濕地生態明片,形成優越的濕地生態優勢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濕地是指不問其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暫時之沼澤地、濕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靜止或流動、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體者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水域。因此濕地不僅僅是我們傳統認識上的沼澤、泥炭地、灘涂等還包括河流、湖泊、水庫、稻田以及退潮時水深超過6米的海水區。
濕地是人類最重要的環境資本之一,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樣性和較高生產力的生態系統。它不但具有豐富的資源還有巨大的環境調節功能和生態效益。各類濕地在提供水資源、調節氣候、涵養水源均化洪水、促淤造陸、降解污染物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為人類提供生產、生活資源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對濕地多種功能必須有足夠旳認知:
﹙一)提供水源的功能。濕地常常作為居民生活用水、工業生產用水和農業灌溉用水的水源。溪流、河流、池塘、湖泊中都有可以直接利用的水。其它濕地,如泥炭沼澤森林可以成為淺水水井的水源。濕地可以為地下蓄水層補充水源。從濕地到蓄水層的水可以成為地下水系統的一部分,又可以為周圍地區的工農生產提供水源。如果濕地受到破壞或消失,就無法為地下蓄水層供水,地下水資源就會減少。
(二)調控洪水的功能。 濕地參與地下水的交流,可以涵養地下水、調節地表徑流,對防止干旱和洪澇有重要影響;濕地是一個巨大的蓄水庫,可以在暴雨和河流漲水期儲存過量的降水,均勻地把徑流放出,減弱危害下游的洪水,因此保護濕地就是保護天然儲水系統。
(三)護岸防風的功能。濕地中生長著多種多樣的植物,這些濕地植被可以抵御風浪、臺風和風暴的沖擊力,防止對湖岸的侵蝕,同時它們的根系可以固定、穩定堤岸和湖岸,保護沿湖工農業生產。如果沒有濕地,湖岸和河流堤岸就會遭到風浪的破壞。
(四)清毒除雜的功能。濕地有助于減緩水流的速度,當含有毒物和雜質(農藥、生活污水和工業排放物)的流水經過濕地時,流速減慢,有利于毒物和雜質的沉淀和排除。此外,一些濕地植物像蘆葦、水湖蓮能有效地吸收有毒物質。再現實生活中,不少濕地可以用做小型生活污水處理地,這一過程能夠提高水的質量,有益于人們的生活和生產。
(五)提供資源的功能。流水進入濕地后,各種物質隨水流緩慢而沉積,成為濕地植物的養料,流水流經濕地時,其中所含的營養成分被濕地植被吸收,或者積累在濕地泥層之中,凈化了下游水源。濕地中的營養物質養育了魚蝦、樹林、野生動物和濕地農作物。濕地可以給我們多種多樣的產物,包括木材、藥材、動物皮革、肉蛋、魚蝦、牧草、水果、蘆葦等,還可以提供水電、泥炭薪柴等多種能源利用。
(六)調節氣候的功能。濕地可以影響氣候,因其可接受大量的CO2,并釋放大量的氧氣,因此在碳氧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同時還可以吸附塵埃所攜帶的病菌等有害微生物,因而可以起到改善空氣質量的作用。濕地水份通過蒸發成為水蒸氣,然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圍地區,保持當地的濕度和降雨量,影響當地人民的生活和工農業生產。
(七)物種基因庫的功能。濕地是重要的遺傳基因庫,對維持野生物種種群的存續,篩選和改良具有商品意義的物種,均具有重要意義。濕地具有水體生態系統向陸地生態系統過渡的性質和功能,因此具有生物多樣性富集的特點,在保護生物多樣性及物種基因庫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洞庭湖獨特的水情動態和環境條件,繁衍了極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蘊藏著極其珍貴的物種基因,作為以保護具有全球意義的珍稀候鳥棲息地為主要目標的濕地,已被列入重要的《國際濕地名錄》。湖區目前共有一級保護物種20種,一級保護動物13種,濕地是鳥類、魚類、兩棲動物的繁殖、棲息、遷徒、越冬的場所,其中有許多是珍稀、瀕危物種。洞庭湖水生高等植物種類十分豐富,已記錄的有168種,隸屬43科,94屬。植物區系豐富,野生植物和已經歸化用于農林業生產的栽培植物(不包括花草花水等)種類873種,隸屬于492屬159科。
(八)能源航運的功能。濕地能夠提供多種能源,水電在電力供應中占有重要地位,濕地的開闊水域為航運提供了條件,具有重要的航運價值,沿湖沿江地區經濟的迅速發展依賴于此。
(九)旅游休閑的功能。濕地具有自然觀光、旅游、娛樂等美學方面的功能,蘊涵著豐富秀麗的自然風光,成為人們觀光旅游的好地方。洞庭湖濕地生態系統以其自然景觀及獨特的植物、動物種類,宜人的氣候、美麗的景色而具有欣賞、娛樂的功能,從而使其成為重要的旅游資源。
(十)教育科研的功能。復雜的濕地生態系統、豐富的動植物群落、珍貴的瀕危物種等,在自然科學教育和研究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濕地還保留了具有寶貴歷史價值的文化遺址,是歷史文化研究的重要場所。
洞庭湖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和少有的天然通江湖泊之一,是長江最重要的調蓄性湖泊,由于洞庭湖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獨特的水系結構,形成了極其復雜和有代表意義的江河湖泊復合型濕地生態系統,擁有豐富的生物資源,是我國乃至世界的一塊重要的冬候鳥越冬地和遷徒鳥類的停息地。東洞庭湖濕地是我國首批六大國際重要濕地之一。是保護瀕危物種的“希望地”、 是全國生態保護工作的“示范地”、 是兩型社會建設的“樣板地”、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確認的200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
近幾年來,洞庭湖濕地保護工作正在引起人們高度關注,湖區各地黨委政府正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加強這方面工作,但由于管理體制不順,管理機制不健全,加之經濟開發與濕地保護的矛盾突岀,洞庭湖濕地面臨著諸多不可忽視的問題,主要是:生態干旱、水體污染、濕地萎縮、生物多樣性減少,強化濕地生態保護的思想認識不適應,特別是依法保護的體制機制不健全等。
早期的洞庭湖地區曾分布有我國特有物種如揚子鱷、麋鹿、大天鵝、白暨豚等多種陸生和水生野生動物,由于濕地生態系統結構的改變和棲息地的破壞,這些物種野生種群基本滅絕(目前洞庭湖區生存有自然野化狀態下的麋鹿)。目前,白鶴、白枕鶴、白鸛、中華秋沙鴨、中華鱘、江豚等物種瀕臨滅絕。上世紀九十年代,洞庭湖一次性可分別記錄到800多只鶴類和白鸛,但現在,已很難看到100只以上的鶴鸛類種群。魚類資源的狀況更令人堪憂,現在湖區所捕的魚越來越少、越來越小,洞庭湖區的魚正逐漸向小型化、低齡化方向發展。
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是自然環境中自凈能力最強的生態系統之一。 應該看到, 洞庭湖濕地具有強大的凈化污水能力,同森林相比,它是同等地域森林凈化能力的1.5倍。濕地水流速度緩慢,有利于沉積物沉降;在濕地中生長、生活著多種多樣的植物、微生物和細菌。生活和生產污水排入濕地后,通過濕地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的轉換,水中污染物可被儲存、沉積、分解或轉化,使污染物消失或濃度降低。據估算,在濕地水生植物體內富集的重金屬濃度比水中濃度高出10萬倍以上,水葫蓮、香蒲和蘆葦都能有效吸收水中有毒物質,并成功地用來處理含有毒物質的污水。研究表明,濕地中的蘆葦對砷凈化能力為96.06%,鐵為92.78%,錳為94.54%,鉛為80.18%。同樣,濕地對污水中營養物氮、磷、鉀有很好的去除能力。洞庭湖區水生植物(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的面積約為4.93萬hm2,湖灘沼澤植被45×104hm2,荻和蘆葦的面積變動范圍在5.87×104hm2-6.53×104hm2,可見洞庭湖濕地在水質和環境凈化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高度重視洞庭湖濕地生態保護,就是要按照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提岀的要求:加強水體和濕地保護,加大各類濕地、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野生動植物保護棲息地保護力度。擴大野生動植物生存空間,恢復野生動植物自然生境和水生生物洄游通道,實行休漁養生,實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保護水生生物資源,開展珍稀物種再引入和種群恢復工作。加強濕地研究,支持濕地保護基礎設施建設。保護生物多樣性,有效防控外來入侵生物。洞庭湖具有保持江湖水域生態平衡的重要功能,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牽引打造“生態洞庭” ,自然生態造就美麗環境,山川秀美的生態環境正在成為新的競爭優勢。地處東洞庭湖的岳陽市既居長江經濟帶的中部位置,又擁有洞庭湖核心濕地生態竟爭力,應挺立潮頭,風生水起,可從三江口起至六門閘止沿湖百里建設湖南最具江湖濕地景觀的“百里濕地生態走廊” ,打造洞庭湖區百里濕地、百里鳥林、百里湖光山色、百里休閑景觀帶,百里一帶,一帶百景,一線串珠,生態明珠,金光燦爛。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中重要的一環,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進一步把生態放在首位,加大濕地生態建設和保護,重視可持續發展戰略,不僅能有效解決環境惡化問題,還為生態旅游和生態城鄉體系提供了最原始的自然資源和物質資源,使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成為全國生態產業集散中心,實現區域生態經濟一體化。
2o16年4月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南洞庭湖濕地生態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地址:湖南省岳陽王家畈路102號辦公樓二樓 電話:0730-8955406 郵箱:hndthsd@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