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41jq7"><ruby id="41jq7"></ruby><source id="41jq7"></source><ruby id="41jq7"></ruby>

  • <source id="41jq7"></source>

  • <u id="41jq7"><track id="41jq7"></track></u>
      1. 設為首頁    添加收藏

        觀鳥常識

        當前位置:首頁 > 觀鳥旅游 > 觀鳥常識

        湖南觀鳥地理
            湘江,資江,沅江,澧水是湖南境內四條最著名的大河。這四條大河從湖南以及湖南鄰近的幾座大山里發源,各自流淌一千公里,匯集到江漢平原南岸一片凹陷的盆地里,并在這里漫延成浩浩蕩蕩的湖水。形成了歷史上面積最大的一片的淡水湖泊“云夢澤”,湖面上朝暉夕陰、云蒸霧繞,也就是后來詩歌吟誦的洞庭湖。
        今天,洞庭湖的面積已經縮小了一半,冬季枯水季節一部分河床還常常干涸,但是,這些萎縮的湖面仍然是我國境內面積最大的淡水湖之一。在野生動植物生存愈來愈艱難、內陸淡水資源愈來愈稀缺的現代社會,洞庭湖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這里大片的水源與淺灘地收留了數以十萬計的鳥兒,給這些饑寒交迫的小生靈種群提供了家園和食物。


            (一)

            12月末,西伯利亞寒流揮軍南下,無往不勝, 成為冬季的國王,位于洞庭湖與長江交匯處的岳陽市也籠罩在肅殺中,空氣里都是冰涼的風,混合著潮濕的水汽,讓人瑟縮。盡管岳陽此刻的溫度比北方城市至少高出10℃。但很明顯,在北方,干燥的空氣不會快速帶走人身上的熱量,潮濕卻可以令南方的空氣做到這一點,身在岳陽的人仍然覺得此刻這里比北方更加寒冷。
            這是5年之后我第二次來岳陽欣賞洞庭湖的鳥,上一次是2007年,我來岳陽參加洞庭湖國際觀鳥賽,兩次拜訪,洞庭湖給人的印象都非常相似:河床干涸,苔草枯黃,水位退到很遠的地方。站在大堤上看洞庭湖,水面有輕微的波瀾,但是像天空一樣灰暗、陰冷,不可捉摸。對于那些讀過洞庭湖美麗傳說與煙波浩渺詩句的人來說,冬季的洞庭湖景色毫無疑問要讓他們失望。
        但是有超過17萬只鳥依靠這片湖水生存,30年前,這個數量還更多?,F實促使我不得不調整思路,注視眼前的這片冰冷的湖水。洞庭湖也許不歡迎不速之客,但是,恰恰是這個面容冰冷的主人,隔開人群,庇佑了地球上最可愛的一群有翅膀的生靈。
            我的朋友姚毅跟我一起,他是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在湖岸(保護區)工作超過(快)17年,也是保護組織瑞爾協會(RARE)正在培訓的學員,他了解這里的濕地,拍攝了很多美麗的鳥圖片。
            保護區管理局就設在岳陽市東郊一條小巷盡頭,所在地的街道名字很美:花板橋,蘭竹路。這種詩情畫意和管理局的幽深相映成趣,簡單的鐵門后是一條樹蔭掩映的碎石小路,一座不起眼的三層小樓矗立在混凝土院中。姚毅的辦公室在一樓10平米大的辦公室里,房間被書柜、兩張辦公桌上的大堆材料和一個冰柜占滿。姚毅說冰柜里冷凍的是在漁民送來的鳥的尸體,還有一只意外死亡的江豚。
        小樓的二層有一間屋子是綠色的鐵皮門,那曾經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長沙辦的項目官員蔣勇的辦公室,蔣勇曾在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了15年,親自策劃和主持了洞庭湖歷屆的國際觀鳥賽獲得空前成功,并直接帶動了我國境內此起彼伏的觀鳥賽熱潮和隨后的長江中下游生態保護工作。


            (二)

            第二天,北京林業大學自然保護學院的一批博士和研究生去大小西湖考察,姚毅帶隊,我也加入了這支隊伍。
            大西湖和小西湖都屬于洞庭湖的尾閭,洞庭湖湖水漲高的時候,從西湖嘴注入大小西湖。
            車出了岳陽市往東(北呢,當地人簡稱是河西),在兩旁全是樟樹的306省道駛出128公里,便離開主道,拐入一條5米寬、粗糙得像河堤一樣道路,道路一側被稀疏灌木隔開的就是洞庭湖的湖床,現在是枯水季節,湖水遠遠退去,露出湖下面的沉陷洼地,沉積土壤發出微微的黑色。長久以來,這片湖床一直重復這樣的四季更替。在河道型湖泊的吞吐下,夏季上漲,冬季退去,如此反復有200萬年,
        現在,湖床的外表似乎有些風干,泥巴凝結成塊,又碎裂出許多縫隙,像是湖床下面的深沉的呼吸。
            遠處幾只小的影子引起了姚毅的注意,“可能是灰鶴?!币σ阏f。
            車隨即停下來,車上的人下車,拿起各種望遠鏡眺望。
            “三只灰鶴!”有人驚呼。
            果然是灰鶴,離我們有300米遠,兩只成年,一只幼年。細長的雙腿支撐著矯健的身體,走走停停的在湖床上覓食?;寅Q的脖頸與頭部有黑白兩種顏色,在如同紅色寶石一般閃亮的眼睛那里勾畫出了優美的曲線,它們的姿態閑逸自如,真是令人陶醉。
            姚毅和其他人似乎并不畏懼冬季的寒冷,站在寒風中觀察灰鶴很長時間才上車繼續前行。黑鶴的出現讓他非常高興,灰鶴在整個洞庭湖只有幾百只,不是很隨意就能見到。
            天空飛來一群雁,緊跟著又是一群。兩支隊伍并不相干,但都一字排開,向南邊飛去,在灰暗的天色背景下,群雁的身體如同黑色移動的棋子。姚毅只看一眼便說“豆雁?!?/div>
            長年在洞庭湖畔工作的人練就了辨識鳥的好本領,洞庭湖的338種鳥類一望即知,常見種類“九鵝十八鴨”更是不在話下。
            “九鵝十八鴨”是當地的漁民對洞庭湖的常見鳥類的俗語總結,它指洞庭湖當地常見的9種雁和18種鴨。漁民的口訣有很高的可信度。事實上,洞庭湖一共有10種雁和18(25種)種鴨。
            鴻雁在洞庭湖的名氣也比較大,它們喜歡在有水的泥草地里挖草根吃,所以在漁民的嘴里,鴻雁的名字是“挖鵝”。姚毅說他親眼見過鴻雁在泥地里挖坑,“挖掘效率很高,像挖掘機一樣?!?/div>
            憑借聲音,姚毅可以分辨出生活在洞庭湖好幾十種鳥。
            觀察灰雁的人群還伏在施華洛世奇的單筒望遠鏡上。
            姚毅走過來,遞給我一個雙筒望遠鏡。
            “看那邊的小白額雁,”他說。
            我接過來,湊上去,眼前出現了新的世界:領頭的小白額雁正在扇動翅膀,奮力前行,承受空氣中最大的阻力,其他灰雁尾隨其后,依次排開,小白額雁扇動翅膀的場景充滿力量之美,不久,領頭的小白額雁退到側翼,另一只雁則迅即接替上來,交接十分流暢。簡潔變幻的隊列充滿了平衡與韻律之美。望遠鏡不僅拉近了空間距離,而且讓我對小白額雁產生了愛慕之心。
            一些小的堤壩圍起了一片淺水,幾只小在水中靈動地游來游去。與小白額雁一起的還有幾只白額雁,這片用堤壩圍起來的淺水是東洞庭湖保護區的生境改造工程,目的是增加生境多樣性。近年來洞庭湖的水位一直比較低,湖水退去后開闊的草灘面積也減少了,這些圍起來的堤壩在小環境里截留水面,增加底棲動物和沉水植物的空間,增加鴨類和天鵝的食物空間,以便能給這些鳥兒的艱難生存提供一點幫助。
            一些壕溝也是東洞庭湖保護區的工作人員挖的,現在打鳥的人手段先進,在洞庭湖沿岸的防線布下機關,過幾天就開車來收網。壕溝可以阻止這些打鳥的人開車進出。
            但是總體而言,生態保護的情勢還是很嚴峻,濕地和鳥的狀況都不太樂觀。姚毅在采桑湖保護站見到他的同事,他們打招呼的方式是:
            “去湖里了?”
            “去湖里了?!?/div>
            “水位這兩天上來了嗎?”
            “剛到21.7米?!?/div>
            “哦?!?/div>
            對話就此結束。
            這種對話似乎簡單,但是很內行,了解它的人才明白其中含義,在洞庭湖,水位通常是指洞庭湖通向長江的港口城陵磯的水位數字。冬夏變化的水位決定了這湖里生態包含的一切。
            姚毅提到2011年洞庭湖水位超過29米的時間只有7天,這意味著2011年洞庭湖的湖水漲到湖堤底腳的時間只有7天,達到豐水期標準(25米)的時間也只有兩個月。
            “這說明什么?”他問。
            “6月是漲水期。10年前,這個時間湖水能漲到33米上下,但是今年到6月10號,水位才漲到25米,這個水位代表的意義是:湖水剛好能淹沒草灘?!?/div>
            在洞庭湖,有65種魚在草灘附近產卵,它們大都屬于鯉科。如果水位6月10號才淹沒草灘,那么鯉魚6月10號才能去草灘產卵。相比鯉魚正常的產卵期,時間已經推遲了一個月。
            鯉魚的產卵推遲了,生長期也縮短了, 8月以后,湖水早早退去,裸露出來的淺灘上,苔草開始瘋狂生長,苔草的生長期提前了。去湖里調查的工作人員發現湖里的溫度很高,他們只穿襯衣就可以應付湖里的工作,一種透綠的4厘米長度的小蟲爬上苔草的葉面,保護區的人從未見過這種蟲子,可能是新的變異。抱著謹慎的態度,北京林業大學的人采了昆蟲的標本回去,但現在還沒有結論返回。
            水位的遲漲早退引起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9月,從北方遷徙來的17萬只鳥陸續抵達洞庭湖,它們風餐露宿,饑寒交迫,終于到達冬季的避難地。大小鳥類集群散去,各自占據一塊地盤,忙得不亦樂乎。
        這時,它們忽然發現:今年的魚不僅少,而且很小。
            食物量減少了。
            能活著到達洞庭湖的幼仔都是鳥類繁殖的希望,從繁殖地遷徙到越冬地,有一半數量的幼鳥在中途死去。
            現在,活下來的這一半終于到達越冬地,還沒來得及舒一口氣卻發現,
            食物的考驗還在等著它們。
            白鷺、鸕鶿、白鸛都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捕小魚才能填報肚子,食物稀缺,爭搶機會也會多,能否捱過冬季的嚴寒?母親擔憂的看著幼仔,只能祈禱它健康長大。人類無意中將這些鳥的生存逼到了絕境。
        考驗還遠沒有結束。
            12月,苔草比早早枯黃了。由于比往年提早一個月生長,苔草也提前結束了它們的生命周期。
            洞庭湖17萬只鳥還沒到集群遷徙的時候。洞庭湖依靠草類為食的雁類開始饑餓難耐。
            魚和苔草的生長都出了問題,湖水早早退去,底棲動物也消失了。忍饑挨餓成了越冬生活的主題。鳥兒們感到悲憤。在全國淡水湖泊都在迅速消減的大趨勢下,它們根本無處可去。
            所以,姚毅和他的同事,見面第一句不會談別的。他們只談水位。水才是洞庭湖的根本,是湖里生物存亡與否的最直接命題。

            

            (三)

            沿著中科院為研究樣地修葺的一條小路,車進了西湖嘴,我們一眾人下來步行。
            這里已經是東洞庭湖保護區的核心區。一道高大的土壩將湖床分開,土壩是當年修筑的防洪大壩(血防矮堤—防治血吸蟲)?,F在,以這條大壩為界,壩里屬于東洞庭湖保護區,壩外屬于個人(岳陽縣管轄),壩外東倒西歪豎立著一些干枝。這些干枝在夏季由一些牢固的塑料網連接,浸泡在水中,構成令魚類家族魂飛魄散的“迷魂陣”,迷魂陣像一個瘋狂的機器,無情捕撈,將湖里存活的大小魚類吞噬殆盡。
        現在,保護區只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對范圍內的迷魂陣進行清理。由于洞庭湖在行政上屬于很多執政部門管理,自然保護區反而是最晚進入洞庭湖的機構,權力很少。大部門時間,東洞庭湖在湖畔設立的4個保護站要與漁政部門溝通,對漁民的過度捕撈做勸阻工作。
            在最近100年里,人類活動幾乎完全改變了這個泱泱大湖的生態平衡。80%的經濟魚類減少,“四大家魚”等洄游性魚類產卵場和野生種群也受到嚴重破壞。
            我們在湖床上深一腳淺一腳的前行,腳下散布著很多鳥糞,大部分都是雁鴨類的糞便。在洞庭湖,雁鴨是第一大類群。我們的身邊是一條2米高的湖堤。湖水退去后,堤壩上很快長出了綠色的毛陵菜,但是并不茂盛。植物的莖葉都趴在地上。一條十幾米長的綠色塑料網鋪在地上,這是當地漁民的漁網,漁民們把網隨意扔在湖床上,等待漁網上的泥巴干裂掉下來,好在來年投入新的工作。數千年以來,捕撈漁業是這里代代相傳的一門生計,洞庭湖與人之間相處甚冾?,F代文明的強勢介入打破了這個平衡。
            十來只赤麻鴨忽然從頭頂掠過去,它們從堤壩的另一邊起飛,沒有注意到堤壩這邊居然有人,赤麻鴨感到了慌張,拼命扇著翅膀,它們的體型不小。從頭頂上扇下來的勁風讓我的后背發涼。
        赤麻鴨很快飛走了。一只白鷺映入眼簾。這是一只飛翔的白鷺,白鷺飛翔的姿態很特別,和別的鳥都不一樣,它們的兩只腿并列筆直向后,與身體形成S字型,遠遠看去,很像某種造型優美的戰斗機。
        盡管白鷺飛得很快,但是洞庭湖冬季的湖床是如此廣袤,我只需坐在堤壩上轉動眼睛就可以看著它飛行很長時間。借助望遠鏡,我近距離的看到白鷺在湖床上空飛翔和探詢食物的眼睛,白鷺沉默和執著的神情令我有了異樣的感覺:我看到的不是一只鳥,而是家門口經常見面的鄰居,它跟我們一樣,也是每天為了生活忙忙碌碌,在生活面前,我跟白鷺,我們,沒有區別。
            姚毅他們走得很快,邊走邊聊,我一步一個坑的跟在后面,姚毅之前說過要帶我下湖,我以為那意味著我會坐在船上看洞庭湖的鳥和景色。加上大量描述洞庭湖湖水美麗的詩句熏陶,我穿了高跟鞋過來,我犯了很嚴重的錯誤。在冬季的洞庭湖,湖水退去,湖床露出來,下湖的真正含義是蹚入濕地。
            很快,我掉在了隊伍的后面,姚毅只得建議我原路返回,回到等待我們的車輛上。別無選擇。我真的那么做了。到今天我還很覺得可惜。因為姚毅他們一行在湖床上講了很多洞庭湖的知識,我錯失了這個機會。

            (四)
            姚毅覺得我應該去見見張厚義。他是洞庭湖區的典型人物,曾經的打鳥高手現在變成了護鳥人。第二天,張厚義今天本來要去親戚家喝酒,人都上車了,姚毅一個電話打完,跑到客運站截了他下來。
        提到過去打獵的情境,張厚義面有不忍,連忙背過臉去,一個勁的擺手,嘖嘖感嘆“哎呀,不打了不打了,過去真是——?!?/div>
            說著,他又回過臉來,攤開手,自言自語對我說“你說這鳥兒,它又不吃我的飯,不吃我的米,不拿我的鍋,我為什么要打它?哎呀,不打了不打了?!?/div>
        71歲的張厚義在60年代是君山農場漁場出了名的的獵人,當時,打鳥是一項政治任務,可以掙比較多的工分。張厚義對洞庭湖畔的君山后湖、飄尾、丁字堤、紅旗湖、沖鋒村一帶都比較了解,白鶴、天鵝、雁、野鴨多的不計其數。
        每年8月,“八月十五云開,雁鵝頭上頂霜來”,
        “那時候的雁呀,多得數不清,”張厚義說,“早上嘰嘰呱呱都來了?!?/div>
        初一到初十打大雁,過了十五打野鴨。洞庭湖的小白額雁、黑雁都在其中,他們統一稱它們為草雁。
        鳥群數量都很大,比如斑嘴鴨,“一般不夠八百只我們都不打的?!睆埡窳x說。
        張厚義先觀察,如果鳥群連續幾天都在一片草灘覓食,那就證明它們“歇住了”。當鳥群去湖里休息時,張厚義和伙伴把3.5米的抬銃埋在那里,做出扇形的陣地。掩體上蓋上草。張厚義至今記得那時“淺灘的淤泥非常厚,人踩進去,淤泥跟小腿肚子一般齊?!睆埡窳x要花好幾個小時設下埋伏,一次四只槍,火線200米長。
        凌晨時分,一群小白額雁上岸了,小白額雁是現在洞庭湖里很珍貴的鳥類。相距不遠的鄱陽湖面積很大,小白額雁只來洞庭湖越冬。它們的體型比較大,飛行的時候喜歡用力的拍打翅膀,并且是一夫一妻制的雁類,夫婦倆共同撫養孩子。
        手中的線一拉?!稗Z!轟!轟!轟!”
        羽毛橫飛,三千來只小白額雁躺倒在血泊里,絕望的瞪著眼睛。一只雁的價格是兩毛錢。
        打鳥的20年生涯里,每到這時,張厚義都只是站在一旁,他不能過去撿鳥。
        “這個事也怪勁,那些鳥都認得我,別人撿就沒事,我一過去,鳥就要咬我?!?/div>
        “連這些年我開始護鳥,我在丁字堤那邊走,鳥看見我就跑,看見我就跑,不跑就叫。我不能下湖里,只能在堤上看?!?/div>
        “那個喜鵲,從來不歇在我的門上的?!睆埡窳x說,“我家門口有兩棵大楊樹,兩個人合抱那么粗,”“它歇在別人家的樹上,不歇在我的(門上)?!?/div>
        張厚義解釋說“打鳥打多了,殺氣重,它們看我是紅色的?!?說到這個話題的時候他的臉紅了。
        1982年,洞庭湖自然保護區成立,因為對洞庭湖區的了解,張厚義又被聘請回去做協管員。這一回,他歡歡喜喜的上班了,他要將功贖罪,保護這些鳥兒的生命,償還當年的良心債。
        清晨7點,張厚義出門了,他的工作內容主要是圍繞洞庭湖沿岸的區域巡湖,這些區域大約包含了6000~7000畝湖的面積。盡管已經71歲高齡,張厚義的身體仍然很硬朗?!安徽摪滋旌谝?,走50里路不是問題,”他說“我不覺得自己累?!?/div>
        巡湖工作每天大約需要5個小時,揣兩個饅頭,早上出去,下午回來,沿著自己熟悉的這些路,張厚義一遍一遍的走。從君山后湖開始,走到飄尾,走到丁字堤,再到紅旗湖,然后繞回去。巡湖有時候步行,有時候也騎單車。
        1989年冬月,張厚義在湖邊巡湖,看到形跡可疑的人背著背簍,在湖畔的小埂埂上,拿個桿子,一邊走一邊甩,一看就是投毒的路數。
        “這些人都壞得很,他往水里投這個毒特別厲害。毛碰上了都死。害鳥又害人?!?/div>
        “毒沾在野鴨的毛上,野鴨梳理羽毛用嘴,嘴巴一沾毒很快就死掉了?!?/div>
        他走過去,喝住對方。對方假意跟他攀談,冷不防把他的頭按到水里去,企圖殺人滅口。幸虧附近其他的工作人員趕到,才討回一條命。

            (五)
        來洞庭湖之前,我曾專門去長沙拜訪了湖南野生動物的權威專家鄧學建,我希望能從宏觀上對洞庭湖有一個空間上的了解。
        鄧學建是湖南師范大學的動物學教授,數十年來一直關注洞庭湖鳥類保護工作,他也是歷屆洞庭湖國際觀鳥賽的評委。
        鄧老師很親切平和,頗有學者之風,拿著湖南地圖一點一點向我講述湖南周邊的山脈走勢,他用簸箕來形容湖南的地勢以及洞庭湖的形成,很形象。四水正是在這個地形趨勢下由南往北,最終匯聚到洞庭湖的洼地來。
        洞庭湖的北部有三個口,在往年,長江水大的時候,通過這三個口分流到洞庭湖。洞庭湖水大的時候,又通過城陵磯分流到長江。洞庭湖曾經是長江洪水重要的泄洪區。
        關于洞庭湖近年來遲漲早退的原因,鄧老師認為,形成洞庭湖的湘江,資江,沅江,澧水近年來的降雨量并沒有太大的變化,湖岸沿途居民和工業的用水量激增是洞庭湖水量驟減的主要原因,此外,氣候問題也有相當部分的影響。
        通過城陵磯遷徙的金腰燕也有很好的話題。
        在岳陽,我見到了新成立的江豚保護協會的一幫湖南漢子,他們的朋友,湖南日報記者徐亞平當眾宣誓今后要與江豚共存亡,徐亞平在岳陽的10多年常常下湖采訪,了解洞庭湖保護工作的很多棘手問題,但是他決心去面對這些問題:“如果江豚滅絕了,我就自沉于洞庭湖?!边@個決絕的誓言讓幾個漢子在飯桌上談起此事喝紅了眼睛。
        我跟WWF長沙辦主任蔣勇談到洞庭湖的形狀,在細而繁多的水系維系下,留存的湖面的形狀像一個胚胎娃娃。但是蔣勇毫不猶豫回答:像鳳凰。
        你能看得出這些人有多熱愛這片土地。這片湖,那條江,這片土地,還有這里的生靈,每一樣生命都與他們息息相關,血脈相連。
        我被這些人的熱血吸引,也忍不住要愛上這片湖。
        關于冬季的洞庭湖,我常常想起一句描述 “每歲十月以后、四月以前, 水落洲生, 四江可辨?!蔽矣X得這個形容很美,2002年,洞庭湖第一次國際觀鳥賽舉辦的時候,只有12個參賽隊伍。4年后,洞庭湖第4次觀鳥大賽,參賽隊伍達到了38個。觀鳥比賽逐漸吸引了很多人加入到自然保護工作中來。很多時候,有人無法理解,為什么保護工作者如此在意鳥類這個與我們生活聯系不算休戚與共的物種。
        自然界中的萬物都在一張看不見的生物鏈上,彼此相關,一環扣一環。在過去的100年里,地球上的濕地減少了一半,由于人類造成的生物棲息地喪失、污染、捕獵,以及全球變暖,1/4的植物種群、1/8的鳥類、1/3的兩棲動物已經滅絕。地球的生物系統正處于危險當中。
        很多人對此并不在意,因為目前為止,人類的生活似乎沒有受到太大影響。然而,如果你肯靜心聆聽,大自然的多米諾骨牌正在寂靜中開始轟轟倒下。如果我們不出手,最終,骨牌會推到人類這張牌上。人類在自然面前一向無所畏懼,標榜強大,事實上,只是小小蜜蜂的滅絕都可以造成人類生活中30%的糧食減產,引發人類社會的饑餓、暴力和混亂。我們并不獨立于自然界中的生物鏈。
        護住生物棲息地,護住洞庭湖,意義不僅在于十幾萬只鳥,也不僅在于可愛的生靈江豚,而是最終利弊得失相關的我們自己。

        上一篇:沒有了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南洞庭湖濕地生態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地址:湖南省岳陽王家畈路102號辦公樓二樓 電話:0730-8955406 郵箱:hndthsd@163.com

        湘ICP備18014028號

          日韩毛片网站_色欲av免费_特级av_无码理论片
        <xmp id="41jq7"><ruby id="41jq7"></ruby><source id="41jq7"></source><ruby id="41jq7"></ruby>

      2. <source id="41jq7"></source>

      3. <u id="41jq7"><track id="41jq7"></track></u>